近日,经开区企业西开有限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宽温域高精度量子电流敏感元件及传感器”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实现重大跨越,抢占了全球量子电力传感技术制高点,对推动行业技术革新、提升我国在国际高端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该量子电流传感器首次实现1毫安至10千安范围内、万分之六的宽量程、高精度电流测量,为电网设备运行状态全面感知提供了更加精细化的解决方案。目前,该产品已顺利通过国家级新产品技术鉴定,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西安经开区
首台首套的诞生,是经开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更是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体现。从2024年至今,经开区涌现出了多项“首台首套”的创新成果:2024年9月,国家工信部发布的新版《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经开区企业中国重型院自主研发的“多功能连铸机”装备成功列入目录;10月,省工信厅公布2024年度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项目名单,经开区企业西煤机公司的MG1200/3350-GWD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大医集团的χ/γ射线放射治疗系统(TaiChiPro)均位居其中。
2025年1月初,由经开区企业中车永济电机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全球首台20MW级蒸发冷却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技术在高效冷却和低成本磁材应用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蒸发冷却技术在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领域的创新应用。
中车永济电机公司总经理助理段志强介绍,此次研发的20MW级蒸发冷却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不仅在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关键部件的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还实现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自主化。
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协同攻克设计与制造中的诸多难题,突破了冷却效率、电机损耗、绝缘性能等诸多关键技术。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王海峰表示,20MW级蒸发冷却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下线,标志着我国在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自主创新技术研发领域迈出坚实的一步,对增强我国海上风电装备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开区这片创新沃土上,企业始终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如今的硕果累累,每一台“首台首套”的背后,不仅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承载着企业对创新的执着与坚守,同时也是经开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有力体现。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把经开制造变为经开“智”造,经开区通过优服务、理机制、增投入、建平台、育主体、强储备等方式助力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快关键核心产品技术攻坚,深化创新成果转化,推进产品技术迭代升级,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首台首套的诞生展现了经开区作为全省首个工业产值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核心技术攻关、工艺优化、产业链整合,以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为全市乃至全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首台首套不仅是技术进步的象征,更是经开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