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创原新材料创新聚集区驶向“产业蓝海”
来源:经开区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3/12/6 9:27:23
浏览:1529
【摘要】12月1日上午,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新材料)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并在西安经开区中欧合作产业园召开第一次会议。
12月1日上午,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新材料)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并在西安经开区中欧合作产业园召开第一次会议。
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姜建春,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康军,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张平祥,省科技厅副厅长韩开兴,市科技局局长李志军,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剑,以及省市区、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聚集区建设总体方案》,听取了新材料陕西实验室组建方案和聚集区省市区支持政策梳理情况汇报,安排部署聚集区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
姜建春表示,在秦创原从立柱架梁、夯基垒台的1.0版本转向纵深推进、积厚成势的2.0时代大背景下,经过认真谋划,省科技厅决定以秦创原总窗口、省级以上高新区和经开区为重点,围绕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三个层次,依托有一定产业基础、创新资源、承载空间的园区,有针对性地布局建设少量秦创原创新聚集区。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的具体实践,也是对标落实国家对西安“双中心”定位的有力举措。位于西安经开区的新材料创新聚集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聚集、政策环境完善,希望经开区能够勇挑重担、争当标杆、持续发展、形成示范。
姜建春对聚集区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要牢牢把握“聚”这一本质特征,通过产业聚集、政策聚力、要素聚合、项目聚集,构建陕西省产业发展新形态。要紧紧扭住“高”这一关键要求,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高水平创新平台、高标准运营平台、高效率建设标杆,确保聚集区建设质效。要时时走好“共”这一重要路径,在多方共建、平台共用、人才共招、成果共享上形成建设聚集区的强大合力。要坚定必胜信心,把秦创原新材料创新聚集区建出水平、建出特色、建出成效,为更好地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陕西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站在建设秦创原新材料产业聚集区“风口”,西安经开区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迎来全新机遇。
康军表示,经开区作为秦创原新材料产业聚集区承载地和省、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深感责任重大、信心百倍,经开区将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坚持省、市、区和有色院“四方联动”,实现政策、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的统筹调配、高效运作,为推进聚集区建设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经开区将举全区之力强化保障、优化服务,着力构建高标准政策体系,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推进高质量项目落地,把聚集区高标准建设成为辐射全省、领跑全国的产业创新示范样板,为全省、全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作出有力支撑。
张平祥表示,秦创原新材料创新聚集区的建设,对有色院来说,是进一步奠定行业地位、提升创新能力、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契机,有色院将发挥自身在新材料及科研创新等领域的优势,整合有关项目率先入驻,进一步深化院地合作,助力经开区打造更高能级的研发平台和研发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快区域成果孵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共同为陕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被誉为制造业“底盘”,也是经开区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经开区大力实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深入推广“西北有色院模式”,聚集了西部超导、西部材料等一大批新材料骨干企业,形成了钛合金材料、超导材料、高温合金材料、贵金属催化材料等完备产业链条,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化工、医疗器械、增材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目前,经开区累计培育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33家,其中,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2022年全区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22.7%,今年前三季度完成产值126亿元、同比增长10.2%。
经开区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等10多个“国字号”牌子,聚集各类研发机构268家、创新创业载体23家、院士工作站19家。特别是,建成了国际一流的超导材料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基地、世界第二大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和金属纤维生产基地,石油炼化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电子材料等细分领域发展处于全国前列。
官方微信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西安阳光置业服务网观点或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图片未经本网站证实,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无特指本网站文章内的面积均指建筑面积。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