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推出公益性赋能培育项目——秦创原原青禾计划。该计划聚焦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经营管理、市场拓展、资金融通、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核心瓶颈,以全生命周期“滴灌式”服务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三年来,该计划已累计赋能企业328家次、促成产业及创新生态合作12项,帮助企业撬动融资1.51亿元,成为陕西科技创新生态中的重要“培育载体”。
精准赋能,破解成长难题
今年8月中旬,在“法润西咸
益企发展”公益法律赋能活动上,陕西金信天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收获显著。“公益法律服务团队的专家不仅发现了我们投融资环节的隐性风险,还提供了完整的合规整改方案,对企业下一步发展至关重要。”公司负责人说。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青禾计划启动之初,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就与多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通企业融资壁垒。陕西太合智能钻探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义红对此深有体会:“前几年行业快速发展,但我们因抵押物少融资受阻,产能扩张受限。民生银行西安分行通过‘易创贷’发放2000万元信用贷款,还联合民生金租提供了1800万元融资租赁,盘活了企业资产。”今年,该行再为其新增“技术研发信用贷”三年期授信1000万元,持续赋能企业发展。
此外,青禾计划还积极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创新,联合保险公司推出知识产权保险等新型金融产品。早在2023年,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就与太平洋保险陕西分公司签署了秦创原首单知识产权保险。“我们60%的员工是研发人员,专利就是‘命根子’。”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保险,银行放贷更有信心,企业研发投入也更敢发力。
融通资源,搭建协同生态
科技创新离不开协同合作。青禾计划通过“强基”工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搭建产业协同生态,推动大中小企业形成发展合力。
今年5月,“秦创原原青禾计划机床产业与军工行业精准赋能创新互融交流活动”精准对接产业技术需求,通过前期需求征集并发布中航西飞、618
所等7家军工单位的产品需求,以及21家数控机床企业的技术产品能力清单,促成区内5家机床产业链企业达成3项合作。
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还联合中国氢能联盟、国家能源集团,连续举办两届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预赛西安站暨青禾计划创新互融行活动;推动海尔系开放98项技术需求,吸引多家国内高校团队与科创企业响应;牵头筹建西安市氢能标委会,并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保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发改委等部门发布《西安市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为企业打造资源融通、产业协同的“生态雨林”。
链接内外
省内协同到全国“组网”
青禾计划的服务范围不止于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更成为陕西创新网络连接内外的重要接口。
在省内,青禾计划将总窗口资源延伸至地市。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联合咸阳市、宝鸡市等地举办产融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实现跨区域融资及技术需求精准对接。
在省外,青禾计划积极推动“陕西队”对接全国资源。截至目前,已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胶东半岛等地组织多期跨省产融对接活动,与5家知名机构建立“城市合作伙伴”关系,促成19项合作意向、6项融资签约,深度赋能59家企业。今年,在西咸新区举行的东西部大中小企业产融生态对接会上,8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约4亿元。
三年来,青禾计划从省内协同到全国“组网”,成为秦创原链接“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纽带,持续为企业发展添动力、为产业协同搭桥梁、为跨区域合作牵红线,为秦创原总窗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