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西咸新区召开生物医药产业链专题会议邀请30余名产学研领域代表共商产业前沿发展与合作机遇,为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产业根基稳步筑牢
规模效益持续攀升
近年来,西咸新区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强化创新引领、狠抓项目建设,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效益稳步提升。2024年产业产值达388.6亿元,现有药品、医疗器械等相关市场主体3026家,其中规上企业63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产业实力稳步增强。
“一核五区”布局成效显著,各区域错位发展、协同发力:空港新城依托梅里众诚、康龙化成等企业构建生物制品与医药研发产业集群。秦汉新城聚焦分子诊断、医疗器械和高端康养产业。沣东新城打造基因检测、生命科学及医药流通产业集群。沣西新城重点发展中药饮片和生物制剂。泾河新城则在化学药研发生产领域持续发力。
细分领域亮点纷呈,2024年海天制药、一方平康等企业实现产值22.7亿元,占生物医药总产值的79.7%,“秦药”品牌海天制药四季抗病毒合剂、阿房宫药业固肠止泻丸广受认可。医疗器械领域,科诗美作为全国领先隐形眼镜供应商月产能超1000万片,乐普医疗等企业产值达2.98亿元;巨子生物等消费医疗企业亦稳步发展,产业多元支撑格局基本形成。
西安初源赛尔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咸新区将生物医药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依托秦创原总窗口吸引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园区和研发平台,为企业延链补链提供了坚实支撑。
政策创新优服务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在政策支撑方面,西咸新区叠加多重优势,构建“省级统筹+新区加码+自贸突破”三级政策包,进一步强化政策供给,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同时,在全国首创“一区三中心”模式,将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周期从90天压缩至45天,80%审批事项“即来即办”。依托8大国家级开放功能及西部唯一航空冷链物流中心,实现特殊药品“研发-生产-跨境配送”72小时达,较传统海运缩短15天,降低东南亚市场物流成本30%。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姚雄表示:“国家药监局2025年《细胞治疗产品生产检查指南》为产业发展带来利好,新区企业可叠加自贸区快速通关、30亿元产业基金等优势,实现‘合规即投产、投产即上市’。”
链主引领项目驱动
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生物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上游原料设备环节,环球印务医药包装产线投产填补西北区域空白,莱赛医疗推进ECMO膜材生产。中游研发生产环节,聚焦创新药(康龙化成小分子药)、疫苗(陕药集团HPV疫苗)、高端医疗器械(江西卓瑞智能内窥镜)、医美耗材(巨子生物、初源赛尔)四大方向,再生医学中试平台建成投用。下游流通服务环节,构建“航空冷链+中欧班列”双枢纽流通网络,联合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1500张床位)共建临床基地,2024年本地临床试验项目增至12个。
目前,国瑞一诺、巨子生物、梅里众诚等链主企业及省医疗器械质检院等机构相继落地,形成强劲“头雁效应”。其中,康龙化成西安研发项目总投资12.8亿元,建成后新药研发能力将达全球领先水平。巨子生物重仓投资建设品牌运营总部,打造“研发-生产-跨境电商”一体化运营模式。莱赛医疗攻坚ECMO膜材国产化,预计2026年自给率达50%,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齐头并进,当前新区生物医药在建项目达14个,总投资43.4亿元,涵盖化药生物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等领域。精准对接产业链薄弱环节,靶向招引东富龙、迈瑞医疗等目标企业,数字医药产业园二期等系列重点在谈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达产后预计年营收超70亿元,将进一步完善“研发-生产-应用”全产业链条。
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佰美基因将依托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平台与渠道优势,以医检服务带动上游体外诊断试剂和设备市场拓展,为新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聚焦赛道谋长远
千亿蓝图加速绘就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以“临空+秦创原”双引擎为驱动,锚定细胞与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多肽药物等高附加值赛道,实施“强基础、补短板、育优势”战略,持续强化链主引领、精准补链模式。力争到2026年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和“一带一路”智造高地,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西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