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西安永兴坊的牌坊下便沸腾起来。陕西方言摇滚混着非遗老腔的声浪撞破夜色,举着肉夹馍的游人纷纷驻足,有人跟着节奏跺脚,有人举手机记录这“土潮”碰撞的奇妙瞬间。“好听!上头!”的欢呼此起彼伏,空气中飘着辣子的香气与跃动的音符。
“这比刷短视频带劲多了!”来自成都的大学生王磊举着直播手机喊。镜头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师傅正用沧桑嗓音演绎《将进酒》,身后扎着脏辫的乐队主唱用陕西方言即兴和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引得直播间点赞数飙升。
“我们要让文化‘活’在夜色里。”西安永兴坊文化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耿威站在戏台下,指着不远处吹糖人的摊位说。作为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今年夏季,永兴坊不断深化“夜游、夜购、夜食、夜演、夜娱”等精细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消费从“白天观光”向“全天候沉浸”转变——不仅延长了消费时间,更优化了城市文化体验方式。今年夏季新推出的“非遗盲盒”“银票互动游戏”,更让消费从“静态展示”进化为“动态参与”,粘住了更多游人脚步。数据显示,当晚21时人流达峰值,非遗产品夜间销售额同比激增150%。
“非遗不是锁在玻璃柜里的老物件,得让它在夜市里冒热气、沾人气。”新城区文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永兴坊的探索印证了一个道理:当非遗遇上夜经济,不仅能激活消费,更能让城市记忆、文化认同在灯火中延续。今年以来,新城区聚焦夜经济特点,融合夜游潮流元素,深度挖掘区域特色,围绕餐饮、购物、演艺、休闲等主题,打造“流光溢彩新城夜”区域文旅品牌;依托东新街、永兴坊、易俗社文化街区、大华1935等优势资源,构建突出“夜食”的沉浸式消费场景,有效推动了夜游业态的融合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