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台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与前来咨询的群众交流。(秦农银行供图)
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的管理成为关乎农民切身利益和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
那么,农村“三资”管理如何实现规范化、透明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以秦农银行总行搭建的“三资三化”(“三化”即: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抓手,通过“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创新实践,破解了农村“三资”监管难题,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为全国农村“三资”治理提供了“西安样本”。
连日来,记者深入走访我市长安区、临潼区和西咸新区等地,聚焦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平台,通过与工作人员座谈、实地走访资产运营项目、采访村民等方式,详细了解“三资三化”管理平台运行情况与实际成效,立体化展示我市以“三资三化”改革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创新实践。
账本清了
从“糊涂账”到“阳光账”晒出明白
“过去村里出租一块地,租金多少、租给谁,村民并不是特别清楚。现在所有合同都在平台上,村民用手机一查就能知晓。”7月14日,记者来到长安区五台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主任陈杉的几句话,道出了农村“三资”管理的巨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长期以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着底数不清、合同不规范等问题,由此引发的部分乱象,不同程度地制约着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2021年,我市启动专项整治工作,秦农银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率先搭建“三资三化”管理平台,将资金、资产、资源全部纳入线上监管,实现“村财街管、银农直连”。
上述管理平台涵盖产权交易系统、银农直连系统、预警监管模块三大核心板块。其中,产权交易系统可促进农村资产出租、资源流转全程线上公开竞价,杜绝操作;借助银农直连系统,村级财务核算和银行账务管理可实现线上审批、阳光支付;通过预警监管模块,可实时监测异常交易,揪出村级“微腐败”。
“现在,任何一笔集体资金的使用,都需要完成‘四级审批,五级审核’,资金流向全程留痕。”7月15日,秦农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负责人张锋告诉记者,“三资三化”管理平台已覆盖我市所有涉及集体资产的街镇,全市共建成177个街镇级“三资三化”服务中心。
资源活了
从“撂荒地”到“钱袋子”提升效益
今年5月,在长安区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8亩闲置林地通过“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平台”挂牌,短短15天就对接成功——因地制宜,用于种植中药材。
“这地荒了6年,现在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长安区五台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服务中心主任陈杉说。
记者在走访上述服务中心时了解到,五台街道依托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平台推动资源变现。例如,星火村16亩草地挂牌招租,东尧村10.55亩废弃砖厂、林地引入企业种植小通草……
2024年以来,长安区通过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平台完成集体资源交易266宗,累计金额超过2.63亿元。
事实上,“三资三化”管理平台不仅是农村经济管理的“智慧抓手”,同时也为金融服务下沉提供了有力的支点。
以临潼区为例,这里依托普惠金融“精准滴灌”,为粮食产业链全周期赋能。据秦农银行临潼支行行长任珊珊介绍,通过“三资三化”管理平台的“精准画像”,该行近年来推出了收粮贷、惠农光伏贷等特色涉农产品,收粮贷产品已累计授信1.8亿元。
在临潼区雨金街道任陈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300亩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秦农银行及时授信50万元信用额度;铁炉街道铁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国企合作,以冷库和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西安秦唐铁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蓝莓产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8万元,带动就业1300余人,全产业链产值达6000万元。
“从种粮到储粮,我们努力打造全产业链金融闭环。”任珊珊说。
西咸新区高桥街道曾面临村级“三资”管理难题,在实行村委会与合作社分账管理后,14个村的账务移交至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由街道资产运营中心统一记账,实现了集体资产的规范化运营与有效监管。
“现在,财务支出需要附会议记录和合同,未经过‘四议两公开’根本过不了审。”高桥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杨彦平如是说。
不仅如此,鄠邑区创新“企业化运营”模式,将集体资产交由专业团队管理。例如,渭丰街道试点引入市场化主体运营闲置宅基地,打造民宿集群,带动村集体年收入增长2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三资三化”管理平台的风险防控作用也十分突出,平台设置了合同到期提醒、资金使用预警等功能。长安区王曲街道纪工委书记王新鹏表示:“平台能够筛选出超低价、超年限租期等异常合同,为监管提供了有力帮助。”
人心齐了
从“看得见”到“流得动”凝聚合力
不难看出,“三资三化”管理平台的背后,是“党政+金融+科技”协同机制的有力支撑。
秦农银行乡村振兴金融部负责人张锋回忆道,“三资三化”管理平台推广初期,曾面临困难,基层人员对于重新学习一套全新的流程颇有争议。
对此,我市以行政力量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破局——政府出场所、定政策,银行投技术、派专人,实现了“三资三化”管理平台177个街镇服务中心全覆盖。
这些发生在农村集体经济领域的变革,构建起了“党政主导+金融赋能+科技支撑”的协同治理体系!
“现在,村民通过手机就能投票,参与决策。”灞桥区狄寨街道群众王建军说,平台上线后,大家通过手机App监督集体收支,可以充分参与议事决策,做到对“家底”心中有数。
以下两组数据,让记者对“三资三化”管理平台的成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截至今年6月,我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秦农银行开户率达98%,累计监管资产逾40亿元;长安区五台街道10个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最高达百万元。
我市正发挥“三资三化”管理平台“一网通管”的特色优势,重塑农村治理生态。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多位受访的干部群众都提到,“三资三化”管理平台让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转。
“现在,对于村集体的每一分钱、每一块地,我们心里都有了本‘明白账’。”临潼区铁炉街道铁炉村村民睢建平一边点开“三资公开”手机App,一边向记者说。
如今,随着“三资三化”管理平台与西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的日渐活跃,越来越多的农村“沉睡资源”正在加速转化为共富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