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城市如何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高校的科教研优势如何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教育部同意,省政府发文,西安戏剧学院正式落户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详情请点击:公办本科高校,正式获批!),空军军医大学+西安戏剧学院+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铁三角”矩阵形成,西安北部新崛起的这座大学城,再次成为关注热点。今天,让我们围绕“产业立城”发展大逻辑,探讨“高校创新链”与“秦汉产业链”如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西安戏剧学院
助阵文旅“六边形战士”进阶!
在秦汉新城兰池大道北侧,一座承载着艺术梦想的学府拔地而起。
这座高起点、高定位的全国第三所公办戏剧类本科院校,今秋将迎来首批学子。它精准“嵌入”大秦文明园文旅体融合产业片区,为区域文旅产业链升级注入新动能。
西安戏剧学院可谓“黄金选址”:北倚五陵原、南拥渭河水,居于秦咸阳城咸阳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间,坐拥深厚历史文脉;周边环绕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大秦文明园、际华冰雪·西安冰雪中心、张裕瑞那城堡酒庄、秦汉国际马术中心等热门景区景点;还有秦汉新城影视文化产业基地、西部国际短视频基地等政策扶持与实体平台兼具的产业载体。
如此密集的“院校+大遗址+博物馆+文旅体项目+影视基地”布局,堪称文旅产业“六边形战士”。西安戏剧学院将成为串联秦汉文旅资源的关键节点——未来,戏剧学院的学子出校门即可与考古遗址对话、在博物馆里学习、于冰雪中心和马术中心探索跨界演出、依托短视频基地实拍作品。
按照定位,西安戏剧学院将构建“产学研培演”五位一体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戏剧与影视、音乐与舞蹈、美术与设计等多学科融合发展布局,打造中国地方戏剧人才培养、艺术精品创作、国际文化交流新高地,力争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戏剧类艺术院校。
“产学研培演”模式,与秦汉新城构建“人产城文景”深度融合示范区的战略高度契合,其发展蓝图已清晰显现出对区域产业的影响,成为秦汉新城撬动文旅体产业升级进阶、实现“人产城文景”深度融合的关键支点。
“六边形战士”已然炼成,一幅以历史为魂、文化为脉、产业为体的崭新画卷,正在渭河北岸徐徐展开。
空军军医大学
扛鼎百亿级健康大城!
“铁三角”另一支点,空军军医大学对秦汉新城大健康产业格局构建和区域医疗卫生体系完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
空军军医大学是一所培养中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学、医疗、科研实力雄厚。位于塬北大健康先进制造产业片区的新校区,计划2025年底竣工,可满足1万余名学员及教职员工在此学习、工作和生活。按照计划,空军军医大学本部及空军第九八六医院将于2026年春季学期整体搬迁至此。
新校区将成为空军军医大学办学育人、履行使命的第一功能区,实现统筹规划卫勤训练、医学创新、临床医疗功能,构建集教医研训鉴于一体的高水平区域综合医疗保障中心、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航空医学救援示范培训中心等平台。
大学是一座城市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促进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与后盾。空军军医大学将发挥在生命健康等领域的优势,统筹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一体化发展,提升关键核心领域和前沿引领技术的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属地化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空军第九八六医院迁入后,将成为秦汉新城又一座三级甲等医院,为区域医疗卫生体系注入优质资源。
与空军军医大学一路之隔,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公立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已于2023年9月全面运行。从技术研发到人才培育,建设中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概念验证中心、公共实验共享平台等载体,将成为秦汉新城推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凭借自身科教研发优势,“最佳助攻手”空军军医大学与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正引领带动一批优质企业、项目,在13.72平方公里西咸新区·秦汉大健康产业园集聚发展,一条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完整链条,初步形成。
目前,秦汉新城已聚集大健康领域企业500余家,其中重点产业链企业1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规上企业10家。秦创原·秦汉医工产业园、西安万洋众创城、秦汉大健康科技产业园、仁康药业大健康全产业链基地等多个项目落地,初源赛尔、银丰生物、予果微码、博睿康宁等企业活力满格,加速构建百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
大批产业项目、优质企业落地,吸引高端人才群体涌入,片区人口结构和经济生态正发生显著改变。在塬北,重要交通工程马泾高速、机场高速秦汉北下线口,“名校+”秦汉第三、第四学校,商业综合体秦汉樾园(二期)……众多配套已投用或加快推进实施,城市功能加速完善。
优质资源的注入,改变着城市肌理,这里正从单一产业区向综合城市功能区“华丽转身”。
西藏民族大学
打开一扇秦汉之窗!
近期多次登上“头条”“热搜”,外界对秦汉新城的高等教育资源,有了全新的认识。
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2020年7月正式启用,设置经济、管理、教育、新闻、工科类等学科,可容纳5000余名大学生学习生活。
大学,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城市提供科技、文化、创新等支撑,还彰显城市荣光、传承城市文化、推动城市发展。
近年来,西藏民族大学与秦汉新城之间的关系日益融合。2024年,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西藏民族大学文物考古实习实践基地和秦汉新城文物考古人文交流基地,共同提升文物遗存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1万亩的秦咸阳城咸阳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能带来多少惊艳、双方会否产生交集?更是充满期待。“家门口,有个1万亩的公园。”对于居住、生活在这个区域的居民而言,话题度直接拉满。
近年来,秦汉新城紧扣“三个带”发展目标,通过做强主导产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区域价值,探索构建“唯美生态、品质低密、宜人生活”城市新界面,推动“人产城文景”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活力城市核心区。
这样的变化,正逐渐被更多人看见和认可。
这里,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这里,绘就着美丽的生态画卷
这里,汇聚着澎湃的发展动能
从大学到产业
从求学到生活
从宜居到宜业
一座新城正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