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六个改革’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雁塔区区长王建军、临潼区委书记黄可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
过去一年,雁塔区和临潼区分别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2025年还将有哪些新举措,和小布一起关注。
雁塔区
2024年,雁塔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12.67亿元,总量占全市24.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0.96亿元,总量位居全市区县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4.3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06亿元。新增“五上”单位187家,为历年之最,总数达到741家,位居全市区县第一。民生领域支出48.9亿元,高标准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建成就业创业驿站103个,上线“雁栖零工”服务平台,城镇新增就业1.79万人。升级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二〇五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馆获评“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成投用5所学校,新增学位3810个。
2025年
雁塔区将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
聚力打好“八场硬仗”
全力“深化六个改革”
聚焦“‘三战六攻坚’、决胜十四五”
年度工作总目标
干字当头、拼搏奋进
打好经济提振主动战
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的年度目标,实施计划管全年、过程管结果,抓投资、促消费、强产业,确保全年新增“五上”单位260家以上,总数超1000家,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打好资源配置保障战
坚持土地跟着项目走,开展“一地一方案”促进行动,精准配置土地资源,全年征收土地144亩、储备土地1646亩、供应土地1521亩。
打好风险防控阻击战
切实做好“保回迁”“保化债”工作,全面加快安置楼建设。杜绝新增隐性债务。
聚力攻坚项目赋能
做细“谋划、储备、开工、投产”和“手续推进、关注入库”6张清单,推进招商力量“三个梯队”多线联动,坚持一项目一专班,提高项目要素保障质效,全年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3亿元,签约引资项目投资额110亿元以上。
聚力攻坚产业提质
开展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行动,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60家,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全力打造省、市服务业聚集区。扩容升级雁塔信息产业园、西京科创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环小寨创研圈,确保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入驻企业15家以上,打造价值类产业园区。
聚力攻坚深化改革
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和“高企成长计划”,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县建设,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80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推动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突破3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85亿元。
聚力攻坚城区转型
着力在拓展功能、优化治理、共建共享上下功夫。高质量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创新“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84万人以上。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行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强“158”紧密型医联体,全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
聚力攻坚除险保安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十大行动”“十一项整治”,落细落实防汛减灾、火灾防范等制度机制。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效能,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聚力攻坚自我革命
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临潼区
2024年,临潼区在库“五上”企业总数达到328家,增长32.8%。区属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8亿元,进出口总值完成30.54亿元。聚力文旅融合首位产业,建立健全“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保障水平提升工作机制,SKP奥莱国际购物小镇签约落地,兵马俑专用线公路改扩建工程提前3个月建成通车,连接最美环山路的牡丹路等通景道路建成开放。区内《长恨歌》等4台演艺年接待游客突破460万人次。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83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2亿元,分别增长9.84%、12.05%。
此外,9万亩增发国债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建成,占全省新建面积的11.25%。临潼石榴首次出口东南亚,综合收入突破15亿元,入选全国农业“三品一标”典型案例。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10个、市级重点村58个。临潼老火车站片区有机更新项目被住建部、国铁集团列入全国五个试点之一。
2025年
临潼区以“深化六个改革”为统揽
坚持“文旅立区、文旅兴区”
聚力壮大文旅首位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大力发展都市型特色现代农业
深化科技生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将着力做好“六个聚力突破”
一是在强化创新驱动上聚力突破
发挥长安先导国际创新人才交流中心优势,深化与驻临高校科研院所的综合性合作,建成西科大应急管理与安全科技研发创新基地,打造秦唐大道科创大走廊。全力服务渭北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渭河以南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围绕食品乳制品、陶瓷基复合材料等省市重点产业链强化定向服务,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二是在扩投资促消费上聚力突破
紧盯“两重”“两新”等具体投向谋划项目100个以上。77个新开工项目三季度开工80%以上,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亿元以上。推动景区景点资源型消费向挖掘文化价值体验式消费转化,聚力“东翼”兵马俑国际文旅度假区、“西翼”临潼度假区秦东陵片区以及山宫城寨站河“六位一体”核心区“三大片区”建设,加快推进SKP奥莱国际购物小镇等重点项目,抓好东花园酒店、大唐华清城盘活利用和人祖庙、明圣宫、横渠书院等重点区域旅游动线优化。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9亿元以上,增长6.5%。接待游客增长5%左右,游客总消费增长7%以上。
三是在提升开放能级上聚力突破
坚持以链式思维、投行思维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陕鼓等龙头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增长11%左右,实际使用外资、内资分别完成300万美元和5.6亿元。与西安经开区深化合作共建渭北新城,全力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北跨综合服务片区建设。积极融入全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与浐灞国际港合作建设西部商贸物流区。全力保障国道210西安过境公路、秦王二桥连接线纳入西安城市环线公路北段、西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东段)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连接阎良到渭北骨干路网为重点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构筑内联外畅的开放通道。
四是在深化城乡融合上聚力突破
加快实施临潼老火车站片区统筹更新改造项目,启动22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微更新,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西安都市圈综合性新城。聚力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试验区,构建“两带三区四基地”,新建和提升高标准农田5万亩,培育粮食、蔬菜、石榴、种业4个10亿级全产业链。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10个、市级重点村60个。
五是在厚植生态底色上聚力突破
坚决当好秦岭卫士,实施系统保护,骊山森林覆盖率稳定达到80%以上。扎实推进渭河、石川河等重点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深化与省市水务企业多元化合作,加快推进零河水库清淤及供水项目建设。
六是在夯实安全基础上聚力突破
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巩固拓展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成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基础性、日常性、预防性工作,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