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秦创原发展论坛、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隆重启幕。这座被誉为硬科技概念发源地的千年古都,汇聚了来自国家部委、省市相关部门、高校院所、领军企业的代表,知名院士专家和学者汇聚一堂,共同为西安未来科技发展擘画蓝图、注入动能。
开幕式上,西安发布了涵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医疗装备等前沿领域的10项硬科技重大突破,集中展示了这座城市澎湃的创新活力。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位于西安经开区的三家领军企业——隆基绿能、西部超导和大医集团,凭借其亮眼的技术成果强势登榜,彰显了经开区作为西安乃至西部科技产业高地的雄厚实力。
隆基绿能:27.81%!引领光伏产业迈入新纪元
在追求绿色低碳能源的全球浪潮中,光伏技术的每一次效率跃升都意义非凡。此次大会上,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太阳电池技术,光电转换效率达27.81%,将单结晶硅光伏电池的探索推向了新的高度。
这一突破并非一蹴而就。从2022年11月的26.81%,到2024年5月的27.3%,再到连续突破27.4%、27.52%、27.63%,直至如今的27.81%,隆基绿能一步一个脚印,持续刷新着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其核心在于隆基中央研究院创新性自主研发的HIBC电池,通过重构电池结构与材料体系,实现了光学管理与载流子传输效率的双重突破,为光伏组件功率密度提升开辟了全新路径。
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隆基从未止步。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以自主创新和原创技术引领光伏产业发展。基于BC二代技术和前瞻性研发,隆基取得连续突破,BC技术规模化发展条件已成熟。灯塔工厂先进制造模式快速推广,隆基绿能不断打破单结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验证了其聚焦价值创造、推动产业进步的能力,更为全球光伏产业迈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注入了强劲信心。
西部超导:“单根万米”超导线材量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也是提升生产力水平的不竭动力。西部超导在此次大会上带来的,正是其自主研发的用于核聚变装置的高性能Nb3Sn超导线材,并已形成“单根万米”级量产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走进西部超导的车间,70吨/70米的大拉床正将长长的铌钛超导棒材逐步拉细,最终由拉丝机拉伸成包含成千上万根芯丝、符合严苛规格的超导线材。这背后,是西部超导团队长达十余年的潜心攻关与技术积累。从代表中国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供货,到如今聚焦更具挑战性的核聚变用高性能Nb3Sn超导线材,西部超导实现了中国超导材料从0到1的突破。
如今,西部超导已成为全球唯一的超导锭、棒、线材、磁体全流程生产企业。其突破的48项关键核心技术,不仅应用于核聚变这一大科学工程,更广泛渗透至医疗、量子计算、半导体等高端领域。例如,其研制生产的MRI仪器用超导线材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40%;自主研制的超导线缆应用于国家超导量子计算机;攻克了300毫米磁控直拉单晶硅用超导磁体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大医集团:亚毫米级动态追踪放疗,精准“狙杀”肿瘤守护生命
在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医疗科技领域,精准化、智能化是大医集团不懈追求的目标。硬科技大会上提到的大医集团自主研发的实时影像引导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以其首创的实时动态追踪“黑科技”,能够实现亚毫米级精度锁定病灶,为肿瘤放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在长期由国外企业主导的肿瘤放射治疗高端设备领域,大医集团坚持自主创新,致力于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其研发的全球首创X/γ射线一体化放疗系统,核心技术之一便是实时影像引导。这项技术如同为放疗设备装上了“智慧眼”和“稳定器”,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实时捕捉肿瘤靶区的微小运动(如因呼吸、心跳等引起的位移),并动态调整放疗束流,确保高剂量辐射能量精准覆盖肿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
“亚毫米级”的精度,意味着对病灶的打击更为精准、高效,能有效提升肿瘤控制率并降低治疗副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医集团在实时影像引导、多叶光栅、束流控制等核心部件上均坚持自主研制,逐步构建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放疗设备技术体系。目前,大医集团累计申请专利超1300项。大医集团的崛起,是西安经开区培育“硬科技”产业生态、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标志着中国企业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正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在全球竞争中崭露头角。
此次硬科技创新大会上,西安经开区三大硬科技成果的集中亮相,不仅是企业自身创新实力的体现,更是区域创新体系效能的有力证明。从赋能绿色未来的光伏电池,到支撑大科学工程的超导材料,再到守护生命健康的精准放疗装备,这些突破性技术背后,是经开区长期以来支持产学研融通创新、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成果。未来,经开区将孕育出更多引领未来的前沿科技硕果,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