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登录
企业登录
房九九 西安阳光置业服务网
首页 > 房产资讯 > 热点关注 > 今年这些重点工作,西安又有新举措!
今年这些重点工作,西安又有新举措!
来源:西安发布 作者: 发布时间:2024/3/27 9:36:50 浏览:1649
【摘要】3月26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3月26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过去的一年,我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亮点多多、成效满满。
  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0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5.2%。66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40.6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107.59%,240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全市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制造业投资增长8.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5.3%,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2%。
  过去的一年,促成引进秦创原新能源智能汽车试制实验平台等11个新能源项目,孵化以氢能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13家。西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国家建设名单。全年新增4A级以上物流企业27家,规上六大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6%。
  此外,全面启动北跨发展,谋划287个北跨重点项目,隆基绿能光伏产业园(一期)等21个项目完工投运。发布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关中平原城市群重点项目140个。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咸阳与西安轨道交通线网实现“无缝衔接”。
  中欧班列(西安)保持全国开行领先优势,全年开行5351列、增长15.3%。全市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311公里。电网新增供电能力200万千瓦,最大供电能力达到1400万千瓦,协调签订天然气供应合同40.2亿立方米, 保障“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民生电力和天然气平稳供应。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72万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和8.4%。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国家第二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
  2023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5万家,这两项指标同比增长均超过20%,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23%,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800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1。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西安由2022年第22位上升至第19位,首次进入全球前20序列。
  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推进,支持建设空天动力、新材料等陕西实验室,推动新建或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22家。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成投运,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全社会研发投入601.08亿元,企业研发投入达294.5亿元,占比49.0%,创历史新高,研发主体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累计建成市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15个、创新联合体49个,实施产业链重大技术攻关、集群攻关等项目,一批核心技术实现突破,隆基绿能研发的晶硅单结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7.09%,刷新世界纪录。西安可视可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摘得世界知识产权领域全球奖。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复制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成果转化模式,实施秦创原梧桐树科转行动,出台《西安市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实施方案》,推进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构建产业导向、逆向孵化的创新平台。组织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129场,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709项,同比增长23%。打造了一批“西安青年人才驿站”,实施“新锐西商”青年企业家扶持计划,培养选树首批领军型和新锐型青年企业家152名。设立5家外国专家书屋,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426人次。
  2023年,支柱产业产值达到7409亿元,新兴产业营收突破13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营收接近4500亿元,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增速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排第2,在15个副省级城市排第4。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我市排第11位,较上年再提高1位。
2024年

是实现“十四五”规划

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也是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西安实践突破起势的重要一年
如何推进“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
一起关注
  市发改委:
  狠抓八大方面工作
  助力西安高质量发展
  抓经济增长稳进提质,巩固和增强回升向好态势。增强运行调度的精准性、政策工具的靶向性、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健全以统计数据为基准的运行监测体系,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和经济风险监测预警,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抓战略规划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高站位推动“八个新突破”取得实效,高起点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高标准启动“十五五”发展规划谋划,力争更多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十五五”总盘子。
  抓项目投资优化增效,夯实筑牢经济运行压舱石。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服务保障2024年投资计划内项目推进实施。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抓好350个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库的大项目建设,盯紧抓实西咸新区隆基绿能年产50GW单晶硅片产业园等76个重点新开工项目落地建设。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宽民间投资空间。
  抓产业发展升级突破,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招引落地2—3家燃料电池系统制造企业,培育引入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制氢储氢装备等相关企业5—10家。聚焦“双中心”建设,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度。加速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营收达到4800亿元,六大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5%以上。
  抓区域协同有机融合,打造联动发展高效经济体。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推动西咸新区有机衔接全市19条重点产业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西安都市圈建设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深化西渭、西商融合发展,西康、西汉协同发展,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2023—2024年国家授权三项改革任务先行先试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统筹推进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我市成果清单任务落细落实。中欧班列(西安)全年开行5500列以上。力争新开恢复国际客运航线6条,新开货运航线3条。
  抓城市韧性强化提升,推动综合能级跃上新高度。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年内开通运营地铁8号线、10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南段、5号线一期东段。统筹推进铁路项目规划建设实施,加快推进西延、西十、西康、高铁东站工程建设。强力推进电网攻坚,全年建成变电站20座,全市电网新增供电能力200万千瓦。完成1—2个“光伏+”模式试点项目建设,推进1个集中式新能源发电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提高本地新能源装机总量。
  抓民生改善增进福祉,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惠民共享。持续完善援企、稳岗、扩就业一系列政策举措,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推进普惠养老城企联动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按期完成30个试点项目建设。持续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决保障粮食安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好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市科技局:
  五个方面攻坚发力
  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锚定 “双中心”成形起势这个首要任务,全面增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用,全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努力把比较优势变为领先态势,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攻坚发力。
  在“双中心”实质性推进上攻坚发力。完善管理架构,建立重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双中心”建设。发挥城发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在“双中心”建设中的市场主体和示范作用,搭建平台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在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上攻坚发力。加快推进“5+2”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陕西实验室建设,支持新建和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重大科创平台,探索“沿途下蛋”机制,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催生一批尖端产品。
  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上攻坚发力。推行“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改革试点任务,加快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校地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6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力争达到5000亿元。
  在推动硬科技产业化发展上攻坚发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计划”,新增200家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新建5 个开放共享、功能完备的中试平台(基地),实施20项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围绕新材料、光子等领域,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创新集聚区。
  在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上攻坚发力。探索 “校招共用”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优化海外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引进培育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300名。支持科技金融专营服务机构建设,打造“股债贷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秦创原协同创新基地,推进西安都市圈创新一体化发展。高标准举办2024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 。
  市工信局:
  六大“优化”举措
  实现六个“突破”
  优化产业倍增根基
  在加快规模壮大上实现突破
  ;一是依靠硬科技支撑、战略合作,推动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快速做大做强。
  ;二是通过模式创新、要素保障,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光子、增材制造、卫星应用等五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实力。
  ;三是依托平台创新、资源共享,助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快速提升规模。
  ;四是坚持先行先试、机制保障,推进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水平提升,全年力争六大支柱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新兴产业营收突破15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4800亿元。
  优化创新能力建设
  在推动成果转化上实现突破
  ;一是加快建设企业创新转化平台。鼓励规模大、实力强、条件好的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指导中小企业建立设计研发部门或提升研发水平。
  ;二是加快建设链群创新转化平台。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鼓励“链主”企业联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组建“企业+链盟”新型研发机构,促进链上企业协同创新,集群转化。
  ;三是加快建设产学研创新转化平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挥科教优势,会同大型企业组成“研转产”联合体,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研有方向、转有平台、产有支撑。
  ;四是加快建设公共创新转化平台。充分发挥秦创原、科技大市场、工业云、工业互联网等作用,畅通各类企业成果转化渠道。
  优化项目引建机制
  在积蓄发展后劲上实现突破
  ;一是做好项目引建的政策要素保障,按照去年出台的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对工业用地一律实行保、减、补、扶、用政策,确保项目快速实施。
  ;二是精准招引项目,对“19+6+N”重点产业链,按照招引图谱加快对弱链、断链、短链的招引。
  ;三是鼓励企业扩能投资。对规上企业逐一摸排,对市场好、产能不足的企业,通过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促进企业扩能改造。
  ;四是加快投资落地见效。分阶段建立前期、在建、新增产能重点项目库,通过代办、帮办、月调度、月通报等措施加快项目建设。
  优化企业培育体系
  在提升数量质量上实现突破
  ;一是在“小升规”方面,分层级、分档次建立A(1500万—2000万)、B(1000万—1500万)、C(新建企业)、D(改制企业)培育库,制定“一企一方案”,采取政策、市场、融资、技术等措施助力企业快升规。
  ;二是在“规长大”方面,通过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支持快速壮大。
  ;三是在“大上市”方面,建立重点拟上市企业培育库,通过上市诊断、精准服务、政策支持等方式,助力早挂牌早上市。
  ;四是在“市做强”方面,针对铂力特、西部超导等一批上市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集群打造、园区支持、要素保障等推动快速做大做强。
  优化园区产业布局
  在拓展承载能力上实现突破
  ;一是明确园区产业定位。根据全市产业布局规划和功能定位,结合各园区比较优势,立足17个省级工业园区、围绕44个产业片区,坚持“一园区至少一产业集群”“一片区至少一关键部件产业链”的发展方向。
  ;二是加快布局调整。对新招引企业按定位进行布局,对园区原有企业新、扩建项目按定位予以调整。
  ;三是建好公共服务平台。按园区定位提供“技术+金融+政务”直达式、多方位服务。
  ;四是推动市场化运转。支持行政管理的产业园区加快采用市场化管理,鼓励大型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园区。
  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在完善配套环境上实现突破
  ;一是优化提升智能助企服务平台。重点围绕问题反映、收集、解决、反馈、督导,以及助企干部动态管理等环节进行优化提升。
  ;二是完善高效解决问题机制。对规上工业企业实行“一企一联系人”“一企一措施”专项包抓,按照“1234”助企解决问题机制,及时解决企业问题。
  ;三是提升公平、高效发展环境。重点围绕政务要高效、法制要公平、市场要公开、政策要一视同仁的要求进行优化提升。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西安先进制造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人才政策,引进高层次经营、技术等方面人才和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官方微信

| |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西安阳光置业服务网观点或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图片未经本网站证实,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无特指本网站文章内的面积均指建筑面积。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一周热点

西安房久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014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14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