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西安公交集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打造的“流动的博物馆”品牌线路正式上线。10条公交线路化身为移动历史文化长廊,串联大雁塔、钟楼、大唐芙蓉园等历史地标,将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珍贵文物“搬进”车厢,让市民游客在公交出行中沉浸式感受千年文脉的流淌。
车厢变身“移动展厅” 文物“开口”讲故事
记者了解到,“流动的博物馆”品牌线路是西安公交集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的一批品牌线路。也就是将陕西历史博物馆代表性的文物以影像、数字化的形式“搬”进车厢,打破场馆的限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流动。
18日上午9时,陕西历史博物馆南广场人头攒动。踏上一辆5路公交车厢,周朝的牛尊、秦朝的杜虎符、汉朝的鎏金铜蚕、唐朝的鸳鸯莲瓣纹金碗等文物展板依次展现。记者看到,在每件文物展板下方还附有二维码,扫码即可唤醒AI数字人讲解员。在乘坐公交的途中,可轻松来一场沉浸式的学习。乘客王女士举着手机边听边感叹:“没想到坐公交还能学历史,孩子一直盯着展板问题,这一路像上了堂‘行走的历史课’!”
记者看到,5路公交车厢移动电视也同步播放着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馆藏文物的宣传片,也吸引不少乘客仰头观看。河南来旅游的王先生非常兴奋:“西安这趟公交,可谓是把博物馆的文物变‘活’了。我们这趟来还没预约到博物馆的门票,这在公交上先睹为快了。”王先生告诉记者,这种方式对外来旅游时间紧张的游客非常友好。
跨界合作赋能文旅 让文物“活”在街头
“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窗口,我们希望让文物走出展柜,融入市民日常生活。”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谢双双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是展陈形式的创新,更通过AI技术让文物“开口说话”。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博物馆+”多元教育场景,提供更多更好便民文化服务,让博物馆不断走近社会公众,赋能美好生活。
西安公交集团服务稽查部干事张帆介绍,本次品牌线路的打造,从筹备阶段包括车辆筛选、展板设计等均经过精心打磨,最终选出5路、19路、24路、26路、27路、30路、34路、271路、400路、401路等10条途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常规公交线路。
“在品牌线路上线前,我们组织品牌线路驾驶员代表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感受历史文化熏陶。在线路上,以后他们不仅是驾驶员,也是文化导览员”。张帆介绍,除了这十条常规公交,市民还可通过“西安公交出行”APP网上预约定制专线,直达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下一步,西安公交集团还计划根据市民游客反馈,增设更多出行服务,满足深度游需求。
西安公交打造多元化品牌矩阵服务
在5月18日的品牌线路上线活动现场,市民李先生带着孩子登上5路公交车。他指着展板上的杜虎符说:“这文物我们之前在博物馆见过,乘车时再听听讲解,感觉了解得更加深入更生动,连孩子都听得入迷。”而李先生的孩子则对AI数字人充满兴趣,觉得神奇有趣。
西安公交集团服务稽查部副部长郭雪惟表示,“流动的博物馆”是“公交+文旅”融合的创新尝试,是西安公交集团多元化品牌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西安公交集团还精心推出了敬老爱老、爱国拥军、健康饮食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品牌线路。未来,西安公交集团还将深入推进公交服务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创新,让公交不仅成为出行工具,更成为文化传播、传承文明的移动载体,通过线路高频次流动与广泛传播,构建起“全民可参与、全程可感知”的出行服务体系。
车轮滚滚,文脉不息。随着“流动的博物馆”穿行于西安的大街小巷,千年历史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城市脉搏,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与文化对话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