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登录
企业登录
房九九 西安阳光置业服务网
首页 > 房产资讯 > 热点关注 > 利好来了!多项新合作在此落地
利好来了!多项新合作在此落地
来源:西咸新区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5/11/13 8:48:11 浏览:1900
【摘要】11月,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与国电南瑞技术人员围坐于实验室会议桌前,桌上并置着高校实验测试数据报告与企业技术优化需求表,年轻科研人员手持笔纸记录讨论要点。

  11月,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与国电南瑞技术人员围坐于实验室会议桌前,桌上并置着高校实验测试数据报告与企业技术优化需求表,年轻科研人员手持笔纸记录讨论要点。

  这一场景,恰是创新港作为陕西“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主战场的日常缩影。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总窗口,以教育为基础、科技为突破、人才为支撑,推动创新港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示范区发展不断加速。

  机制协同

  打通教育科技人才联动链路

  “过去高校侧重技术研发、企业聚焦市场转化、政府推进政策落实,三者间常存在信息断层;如今专班的核心作用,就是让教育资源、科技需求、人才供给精准对接。”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联席会议工作专班(以下称“创新港专班”)工作人员指着办公区悬挂的联动流程图介绍。

  2023年12月,西咸新区选派具备科技、招商、人才服务等专业背景的骨干人员,与西安交通大学科研管理、成果转化团队共同组建25人的创新港专班。其中,西安交大负责前端科学技术研发与溯源,西咸新区负责后端产业项目落地与成果转化,团队成员涵盖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服务专员,初步形成“研发-转化-人才适配”的工作闭环。

  2025年2月,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设立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暨西部科技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工作专班(简称“省工作专班”),由省科技厅牵头,联合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等12个厅局单位选派人员进驻创新港,创新港专班整体融入省工作专班主要承担全省科技产业对接工作。这一调整明确了各部门职责:省教育厅统筹高校学科资源与产业需求匹配,省科技厅提供科研项目与经费支持,省人社厅优化人才落户与薪酬保障政策,推动校地企从“各自推进”转向“协同发力”。

  截至目前,该机制已推动248家龙头领军企业与创新港签署共建联合研究院(中心)协议,建立94个校企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国电南瑞、华天科技、广东创世纪等20多个校企合作项目公司在示范区注册落地。

  同时,创新港专班联合西安交大校友部在上海、深圳等地举办十余场校友会活动及微电子校友返校专题活动,分级研判校友信息并梳理295家校友企业线索,推动爱科赛博等11个校友项目落地,并支持交大全球校友组织负责人会议暨第九届校友企业家创新创业论坛举办,以校友资源激活“教育-科技-人才”联动效能。

  圈层培育

  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成果转化

  “若没有创新孵化圈层的空间支持与政策优惠,我们的OLED封装材料项目很难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小试阶段。”思摩威新材料项目负责人手持产品检测报告说。该项目由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孵化,是创新港“三个圈层”培育体系的典型案例——这一体系以教育为源头、科技为路径、人才为核心,分层推进成果转化。

  在科技策源圈层,专班工作人员定期深入西安交大各二级学院,梳理科研团队项目信息,针对融资、市场对接、人才缺口等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例如,为氢能研发团队协调科研设备补充支持,为人工智能实验室对接企业实际数据需求,帮助引进专项技术人才,推动高校科研方向与产业需求精准契合。目前,交大氢能团队已与隆基绿能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储氢设备,在相关技术研发过程中同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在创新孵化圈层,统筹曹家滩创新中心、A板块载体等约100万平方米空间资源,为交大等高校科创项目提供小试、中试及产业化所需场地,降低项目早期培育成本。同时,建设“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覆盖商事注册、税务登记等全流程服务,保障项目快速落地。截至目前,已有316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此孵化,其中14个项目通过专班搭建的路演展示平台获得社会资本多轮融资,项目核心团队成员多来自高校科研力量。

  在产业转化圈层,西咸新区配套产业所需工业土地,依托“春种基金”为项目提供投资支持;三一重工、隆基绿能、比亚迪汽车等装备制造、新能源、半导体领域头部企业,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市场场景与产业生态支持,助力专利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氢易能源液态储氢项目落地后,借助比亚迪氢能汽车生产线完成产品适配测试,已逐步实现产业化应用,项目团队中多名高校毕业生成长为技术骨干,形成“教育培育人才、人才推动科技、科技支撑产业”的转化链条。

  服务保障

  夯实教育科技人才扎根基础

  “相关生活保障都已落实到位,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技术研发。”在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示范区内,参与“校招共用”的技术人员说。

  “校招共用”是西咸新区针对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推出的创新举措:校企联合招聘的人才,人事关系隶属于高校,日常由高校与企业共同管理,薪酬待遇由高校发放,企业与西咸新区按6:4比例承担经费。

  这种模式下,人才可同时依托高校资源开展学术研究(服务教育)、深入企业一线解决技术问题(推动科技),实现“教学”与“研发”双向兼顾。例如,西安交大与华天科技联合招聘的半导体领域人才,既参与高校“先进封装技术”相关课程教学,又主导企业生产线技术升级,短期内已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除“校招共用”外,创新港还围绕人才需求提供配套服务:针对校企联合研发平台企业核心技术骨干,构建“工作有平台、生活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的人才环境。同时,“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持续优化办事流程,为企业与科研团队提供高效服务,减少事务性工作占用的时间成本。

  傍晚时分,创新港联合研究院的部分实验室仍亮着灯光,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在核对实验数据。当前,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相关机制仍在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优化,校企合作项目转化效率、人才跨领域流动顺畅度等方面的完善工作持续推进。随着更多学科资源、产业资源的汇入,创新港将逐步形成更完善的协同生态,其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将在长期实践中进一步体现。

  近年来,西咸新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重视群众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凝心聚力推进西咸一体化、做强秦创原总窗口、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诚邀您关注西咸,通过新区官方网站、微博为区域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创新赋能等各方面建设,献上您的宝贵建议,我们将认真倾听、积极采纳,与您一同共绘城市美好蓝图。

官方微信

签约
| |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西安阳光置业服务网观点或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图片未经本网站证实,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无特指本网站文章内的面积均指建筑面积。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一周热点

西安房久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014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