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多少、得房率的高低一直是购房者心中的一道坎,是购房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它和购房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那么影响得房率的因素有哪些?得房率越高越好吗?
1、什么是得房率?
得房率是指套内建筑面积与总建筑面积之比。公摊面积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的简称,即指各产权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共有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警卫室、为整幢楼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等。
2、影响得房率的因素有哪些?
公摊面积的大小最直接的影响得房率的高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房型结构。比如一梯多户可能与一梯二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相差无几,可户数增加了,总套内建筑面积增加了,则每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就会减小。
楼盘形态。通常看来高层得房率最低,小高层次之,多层则得房率较高。
物业类型。板式得房率最高,叠式次之,点式则较低。
公共活动区域大小。高品质的物业多建有高挑大堂,宽敞电梯、室内车库,这些都会占用到大量公摊面积,故得房率相对较低。
何种面积不算做公摊面积。会所、车库等具备独立使用功能的空间;售楼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为多栋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设备房等。
3、得房率多少合适?
75%-80%之间比较适宜。公摊面积和得房率有着直接联系,与小区的相关配套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过高,相对的公共部分的面积就会越少,那么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楼梯的宽度、大堂的舒适度、电梯间的数量等,所以楼盘的得房率并非越高越好,也需要有一个度。
4、如何在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
索取公摊数据。签订合同的时候,让开发商出示有关计算公摊面积的数据,包括整幢建筑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等基本数据,也可以要求开发商列明公摊公用建筑面积的具体项目以及各项目的面积,这样业主可以通过数据求出公摊面积,以明确自身的权益。
查阅有关资料。房屋的业主们有权自查或者聘请律师向设计单位、规划单位、测绘部门等机构查阅所购房产的相关文件,比如最终设计图纸或者最终设计方案、最终面积测量报告、各种数据的计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
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购房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的数字,并在有关公共部分与公用房屋公摊建筑面积构成说明中,详细约定公摊的具体部位、面积大小。尤其是有关共有建筑分摊部位变更的情况,约定得越详细,对购房者就越有利。一旦发生纠纷,购房者就可以以合同约定来保障自己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