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房买卖的过程中,购房者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纠纷,因此购房者在购买二手房的时候应该谨慎一些。有些购房者可能会选择购买没有房产证的二手房,因为这类型的房子一般会比较便宜,但购买没有房产证的房子存在很大的风险。那么购买没有房产证的二手房有什么危害呢?
按照规定,没有房产证的二手房不能进行买卖、赠与、置换、继承、出租等。若是买卖双方强行签定相关合同也均为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若房屋被归入拆迁范围,没房产证的房子无法按国家政策及相关拆迁法规获得拆迁补偿。
不能办理抵押,也就意味着购房者无法通过房屋抵押来获得贷款。
如果房屋所在的项目是非法开发的,并且没有房产证,那么会有被强制拆除或被拍卖的风险。
没有房产证(未过户)的房屋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被开发商的债权人依法强制执行。
土地使用权期限到期后,购房者不能申请继续使用该土地。
但是,也有例外,即购买法院处置的房屋。
首先,购房者应该保存好相关法律文书,及时依据相关文书到管理部门办理相关证件;之后再签订合同、公证后付款,剩下些尾款待拿到房产证后付清。
但是只公证不过户的房屋对购房者来说,风险巨大。在房地产法律、法规中,买卖双方一旦发生纠纷,房产证是房屋权的第一证据,购房合同是次要证据。如果双方发生纠纷走诉讼程序,其公证效力也将受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