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时,我们经常听到“得房率”这个词。得房率是买房的一项重要指标,得房率较高的房子套内面积更大,住户舒适度就相对越高。那么,得房率是不是越高越好呢?多大的得房率才合适呢?
1、什么是得房率?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而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举个例子,户型100平米的房子,实际入住面积是80平米的话,这套房子的得房率就是80%。
2、影响得房率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得房率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公摊面积的大小。公摊面积包括是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以及其他功能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用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
3、得房率跟购房者有啥关系?
(1)、得房率影响实际使用面积的大小
通常情况而言,公摊面积与得房率息息相关。公摊系数是公摊面积与套内建筑面积的比值,所以公摊系数越大,得房率越小,房屋实际使用面积也就越小。
(2)、得房率影响房屋性价比
得房率越高,房屋的性价比越高,但得房率不是越高越好。如果得房率过高,相对的公共部分的面积就会越少,那么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楼梯的宽度、大堂的舒适度、电梯间的数量等,居住舒适度将大大降低。
4、得房率多少比较合适呢?
一般情况下,多层住宅的得房率在85%~90%之间,小高层住宅的得房率在80%~85%,高层的得房率相对较低,一般在75%~80%。买相同建筑面积的房子,多层的套内面积要多于高层的套内面积。总之,得房率不求太高,只求合适就好,不要贪小便宜一味追求高得房率,到时吃亏的还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