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安限购令的实施,购房资格的审核也愈发严格。许多置业心切的人甚至想到了借名买房的办法,那么这事儿靠谱吗?其中的风险多大做好承担的准备了吗?
一、什么是借名买房?
当购房人没有购房资质,但是有购房需求时,借名买房便成为一种选择。借名买房,简单的说就是借父母、子女甚至其他人的购房资质,以其他人的名义购房,但是购房款由购房者自己承担。
二、借名买房的原因:
一般是出于以下原因:
(1)规避法律或者政策: 购买房产需要一定的资格,事实购房人没有资格购买,而登记购房人具有资格购买是最常见的情形。比如,有些人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条件又想买这样的房屋,就只能借他人名义买房。
(2)转移财产逃避债务: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的,债务人有权要求债务人以其所有的动产或不动产偿还债务。有些债务人为了隐匿财产,恶意躲债,事先就把房屋登记在他人(一般是亲人)名下,给债务人和法院以自己无财产的假象。
(3)贪图便宜享受优惠:比如二套房贷款利率上浮,购房人没有资格享受利率优惠,于是以别人的名义办理。
三、借名买房有什么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四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借名买房,房屋的所有权归名义产权人。
1.名义产权人反悔
如若名义产权人反悔,或者偷偷将房产出售,而出资人又没有证据证明其为该房产的实际出资人,想要取得房产或者收回房款便难上加难。
2.借名买房合同无效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十六条:“借名人违反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借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政策性保障住房,并登记在他人名下,借名人主张确认房屋归其所有或者依据双方之间的约定要求登记人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一般不予支持。”
当借名购买特殊性质的房屋,例如保障性住房,如果出现纠纷或者被揭发,购房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3.名义产权人陷入债务纠纷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十五条指出:该房屋因登记人的债权人查封或其他原因依法不能办理转移登记,或者涉及善意交易第三人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进行产权转移登记。
房屋在名义产权人名下,则被认定为其名下的房产。这时,如果名义产权人遇到债务纠纷或者离婚等情况,房产极有可能被查封或者分割。
4.过户困难
当实际购房人满足购房条件后,如果需要将名义产权人名下的房子过户到自己的名下,需要名义产权人配合一系列的过户工作,届时如果名义产权人不配合,就无法办理过户手续。
另外,对名义购房人来讲也同样需要承担一定风险,以自己名义购房或者按揭贷款,留下相关的购房记录和贷款记录。势必影响到将来自己买房能否享受到的一些优惠政策,若出资人按揭还款不及时,损害诚信度,可能导致今后贷款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