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高房价是人们置业路上的“拦路虎”,那么高公摊就成为了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隐形杀手”。看似面积够用的房子,在去掉公摊之后,实际面积往往令人大失所望。那么如何查询公摊面积,又有哪些误区,成为置业者心中的购房盲区。
公摊面积是什么?
公摊面积 = 商品房建筑面积 - 套内建筑面积
公摊面积都包括哪些呢?
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包括套(单元)门以外的室内、外楼梯、内外廊、公共门厅、通道、电梯、配电房、设备层、设备用房、结构转换层、技术层、空调机房、消防控制室、为整幢服务的值班警卫室、建筑物内的垃圾房、以及突出屋面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
哪些不能计入公摊面积?
不能分摊的公用面积为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建筑物使用的配电房和警卫室,管理用房,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底层架空层中作为公共使用的车库、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公共通道、沿街的骑楼作为公共开放使用的建筑面积、消防避难层等。
举例来说,小区物业在某一栋楼里设置了物业办公室,而该物业办公室服务的是整个小区,那么该办公室的面积就不计算在该楼住户的房屋公摊面积里。
普通住宅的一般公摊比例:
多层:8%-15%
小高层:10%-20%
高层:15%-30%
如何获得公摊面积
1.直接询问销售人员
2.在房屋管理服务网上查询项目具体信息
查询方法:www.fang99.com - 项目详情页 - 楼盘表(平面展示) - 查看详情 - 分摊面积
公摊那些事
1.别盲目追求低公摊
目前消费者对低公摊的认识有些盲目。其实,公摊与居住舒适度息息相关,不能一味求低。至于怎么降低公摊,无非是要求降低楼梯的宽度,甚至窄到一次无法并排走两个成年人。再一个就是降低走道宽度。
2.“零公摊”的销售噱头不可信
一些开发企业打出“零公摊”的销售噱头,即通过送入户露台等方式,将送的面积“对冲”公摊面积。但国家对哪些面积要计入公摊已经有明文规定,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零公摊”住宅是根本不存在的。
3.实际公摊面积高于开发企业提供的数据
一般开发企业告诉客户的公摊面积都是最低的,但实际交房时公摊面积都会有差,有的高出百分比,也有的低一些。但一般来说都要更高一些。
4.开发企业故意引导消费者忽略公摊面积
一般来说开发企业都会在开盘当天公示出住宅的公摊比,但都会放在较不显眼的位置。而购房者多数也会忽略去看这些公示,最后收房了想再找开发商也是没用的。因为按照相关规定,是允许一定的公摊差存在的。”
如何破解公摊面积中的潜规则
第一招:索取公摊数据;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让开发企业出示有关计算公摊面积的数据,包括整幢建筑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等基本数据。
第二招:查阅有关资料;业主们有权自查或者聘请律师向设计单位、规划单位、测绘部门等机构查阅所购房产的相关文件,比如最终设计图纸或者最终设计方案、最终面积测量报告、各种数据的计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此办法实现起来成本较高,仅供参考。
第三招: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特别是有关共有建筑分摊部位变更的情况,约定得越详细,对购房者就越有利。一旦发生纠纷,购房者就可以以合同约定来保障自己的利益。此办法最为可行。